【长江日报:寻找“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刘胜:期待更多年轻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作者:本站编辑点击:时间:2022-05-12

人物简介:

刘胜,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ASME Fellow(2009)、IEEE Fellow(2014)。他早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多年致力于芯片封装与集成、先进制造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坚,在芯片封装制造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将产、学、研结合,解决了多个工业界的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个国家级重要奖项;并先后获得了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1995),美国ASME青年工程师奖(1996年),国际微电子及封装学会(IMAPS)技术贡献奖(1997年),中国杰出青年基金(B)(1999),NSF青年科学家奖(1995),IEEE CPMT杰出技术成就奖(2009),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电子封装技术特别成就奖(2009),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5)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

为方便搞科研,年近六旬的他把家搬进了教师公寓,刘胜:期待更多年轻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记者郭丽霞 摄

“在微电子领域,从设计到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再到测试完成后变成产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5月10日,刘胜在武汉大学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实验室里与科研团队一起,对3D打印在线监测项目开展技术攻坚。他介绍,微电子广泛应用在自动驾驶、电力驱动、电力电子等方面,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工艺步骤非常多。这就意味着在产品研发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准计算和控制。

多年来,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始终致力于芯片封装与集成、先进制造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不忘初心、忘我工作,解决了多个工业界的难题。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他选择报效祖国

刘胜早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获得韦恩州立大学副教授(终身教授)职位,并由于在科研上的突出成果,获得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刘胜是湖北黄梅人,2000年,面对中国在芯片封装、电子制造等领域受制于他国的局面,刘胜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又婉拒了国内多家著名高校的邀请,回到武汉。

为方便搞科研,年近六旬的他把家搬进了教师公寓,刘胜:期待更多年轻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刘胜和团队科研人员在一起。记者郭丽霞 摄

他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负责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电子制造和封装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胜建立了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界面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为基础的非线性整体-局部设计理论体系和设计平台,提出电-湿/热-应力-化学等多场耦合下缺陷调控理论;建立了粘塑性-损伤/断裂统一形式的尺度相关材料本构模型,创建了损伤容限设计分步工艺力学方法,突破了界面-湿-热-应力耦合调控关键技术;发明了系列先进封装技术,解决高密度芯片封装中翘曲、开裂和寿命短等难题。

2016年,刘胜的项目“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年,他又凭借项目“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针对先进薄膜器件表/界面高均匀性和低缺陷生长调控难题,刘胜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薄膜制备过程传热传质、化学反应规律,揭示外延缺陷与应力的演变机理,发展薄膜反应腔设计、薄膜均匀性、缺陷控制等共性技术,主持研发系列高端装备:MOCVD、CVD、MPCVD、溅射装备、真空互联设备系统及薄膜生长缺陷跨时空尺度原位/实时监测与调控实验装置(国家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团队年轻人轮班,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刘老师精力旺盛,团队里的年轻人轮班,才能跟上他的步伐。”这是刘胜科研团队成员对他的一致评价。

令大家钦佩不已的是,刘胜教授每天早上七八点就来到学校,晚上11点半才离开实验室,一天工作将近18个小时,却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之前,刘胜家住武汉未来科技城,每天开车回家已是半夜。为方便搞科研,他干脆带着夫人一起搬到了学校8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里,每天除了睡觉,基本驻扎在实验室和办公室。

为方便搞科研,年近六旬的他把家搬进了教师公寓,刘胜:期待更多年轻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刘胜和学生一起交流。记者郭丽霞 摄

在刘胜的精神激励下,科研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刻苦攻坚,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金属增材制造在线监测系统”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级推荐)“薄膜生长缺陷跨时空尺度原位/实时监测与调控实验装置”以优异成绩通过中期考核,并完成了核心技术攻关、全部设计和部分制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执教30余年,刘胜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他不仅大力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一直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希望更多优秀人才能够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刘胜说。他创办了东湖论坛,还担任武汉大学首届国际交叉科学论坛的执行主席,不遗余力地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优秀学者,为我国相关领域储备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另外他也积极探讨工科教育体制,大力推动工程博士的培养,以实践创新为导向,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专业型人才。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