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贤纳才 打造新工科人才高地

——武汉大学“凤凰人才创新创业论坛”顺利召开

作者:王伶俐、陈婉兰点击:时间:2024-07-04

(通讯员:王伶俐,编辑:陈婉兰)7月3日,武汉大学“凤凰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雅各楼四楼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由毛明院士和刘胜院士共同发起,并得到武汉大学人事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旨在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学术创新、技术创业的平台,推进新工科学科交叉与创新创业,共谋武汉大学新工科建设大局。论坛吸引了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著名企业嘉宾与会,共同为新时代下新工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


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苑楚,长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松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波,瑞江投资管理(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进强,光谷人才集团副总经理韩黎,武汉大学人事部专家与人才办公室副主任徐干城等政产研用及科技金融资本高管莅临大会。

会议由青年人才郭宇铮、雷诚、胡耀武教授共同主持。

沈壮海代表武汉大学致辞,以“十八栋”老建筑群为例讲述了武汉大学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历史,介绍了百卅武大继往开来的重大成就。武汉大学成功举办130年华诞,海内外校友热情回馈母校超过20亿元,爱校洪流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近40年来我校师生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是国家对武汉大学科教兴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高度认可。针对国家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为例介绍了武汉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武汉大学旨在建设成全国学术文化交流中心,亟需一流的人才,希望实现优秀人才与武汉大学的共同发展和双向共赢。

黎苑楚首先对“凤凰人才创新创业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引进交流平台;指明人才强国是科技强国的基础和前提,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平台引进大量具有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优秀人才。同时,他介绍了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的八大产业板块,希望能成为武汉大学创新创业的合伙人。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一直与武汉大学有着紧密的合作,竭力为广大老师提供“四大支持”,即全力打造创新创业资本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科研成果承接平台及人才培养吸收平台。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展开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赵进强回顾了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近几年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讲述了自己参与工研院创新创业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同时分享了自己近期在美国硅谷考察的心得体会,他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意义是革命性的,其重要性如同电的发明。AI技术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瑞江投资非常期待将来能更多更好地助力工业科学研究院投资成果转化,能资助更多老师的项目,与有梦想的科学家、企业家同行。

刘胜院士做了题为《芯片异质异构集成与封装》特邀报告,系统介绍了芯片异质异构封装集成的战略意义、四个新特征及四大板块,阐述了工业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总体定位、研究方向、发展目标、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并展望了创新创业的广阔前景。他认为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根本,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关键,新工科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的前提,高科技产业转化是创新的驱动力。

李锡玲分享了武创院在创新创业实践探索方面做出的变革和努力,分别从功能定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目标阐述了武创院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创新和成果。通过搭建创新体系,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激发创新主体活动潜力,助力打造生命科学工具产业高地、高水平科创人才聚集高地、中部地区颠覆性技术创新高地。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成果转化创新举措,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要素资源,营造“热带雨林式”成果转化创新生态。

此次论坛吸引了10位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哈佛大学梁峰博士以纳米小腔生物芯片和生物针式生物芯片为例介绍了生物纳米芯片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展望了纳米微腔生物监测平台和纳米探针阵列生物监测平台发展前景。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李坚涛博士线上分享了他在安全高效储能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应用前景,提出开展新型储能器件技术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以及未来研究计划。西安邮电大学薛彦庆博士讲述了高性能耐热铝基多主元合金结构件制备流程,聚焦开发新型材料和成型设备工艺研发,后期将在航空航天、军用装备、交通运输和能源电子领域展开产业化应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张修营博士致力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子器件研究,她认为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技术是支撑未来“必赢”技术的基石,未来将竭力打造多性能、全方位、可扩展且用户友好、功能丰富的器件智能设计平台和器件智能AI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唐鹏翼博士长期从事新能源和光电材料表界面结构调控和机理研究,聚焦能源存储、光电催化能源转换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微结构,期待能在绿色氢能方面展开应用。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吴鹏程博士聚焦多无人机系统协同规划与控制,提出一系列算法和技术,有效实现无人机蜂群的路径优化与飞行控制,提高无人机群体的效率和自主决策能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勇平博士探讨了纳米催化材料结构自适应设计思路,提出了表面晶格氧协同催化理论,从表面形态、活性中心近邻配位和局域电子三个方面实现结构自适应,从而实现绿电甲酸固碳储氢技术产工业化应用。剑桥大学曹茹月博士长期致力于半导体材料物理性质研究和功能设计,她围绕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研究与功能设计展开讨论,未来将从宽禁带半导体在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中的功能设计(SiC,Ga2O3等)展开研究。英国约克大学Peter Ellison博士拥有二十多年的专业工程师经历,一直从事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商业化,他分享了多年来成功的研发和商业化经历,相关研究成果和产品应用于多家医院和多名患者。湖南大学刘泽宇博士基于多种热载流子间的耦合关系,着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角度,在声子-声子、声子-电子、声子-磁振子耦合研究中开发了一系列工具,并给出二维材料高热导率的一般性规律。

武汉大学“凤凰人才创新创业论坛”不仅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后期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产业转化创新提供了契机;不仅是为了吸引海内外高科技人才,更是推动金融资本引入,助力人才科研成果转化 。如今国际局势纷繁错杂,科技革命和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科技强国的伟大使命,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才。

动力与机械学院副院长康勇、侯佑民、郭宇铮,工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婉兰、李辉、雷诚,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焱,副主任委员吴国强、王自昱等青年教师与会。